80后夫妻床车穷游西藏,扎帐篷时四处被赶,只能露宿街头(三)
这是我的第五次长途床车自驾穷游。这一次,我决定走被称为骨灰级自驾线路的“丙察察”,还有壮观堪比318川藏线的“唐蕃古道”,毕竟机会越来越少了……
这一次总花费约1万元,22天行程12000公里,坎坷是以往任何一次都比不了的。不仅多次遭遇爆胎,发动机漏油,滑入深沟,甚至还遭遇到了被打劫,太多的不可思议。按照上一篇,慢慢说吧!
妻子每天都会给我们做上最喜欢的饭菜
第三天(8月6日):静宁-红军长征纪念馆-会宁县-青海马场垣-乐都服务区。
在服务区做的早餐,胡辣汤配凉拌木耳、煎香肠、油炸花生米,吃完继续赶路。
六盘山隧道,长度竟然快达到10公里。
约中午时分,到达红军长征纪念馆,儿子对军事感兴趣,我对历史感兴趣,当然要进去参观瞻仰一下。
西北地区两侧山上这种窑洞很多,儿子提出爬上山看看里面是什么构造。为了满足好奇心,我们爬上山钻进洞近距离了解一下。
天色渐黑,到达海东马场垣服务区,停车做饭。
虽在旅途,也不影响我们吃火锅
儿子想吃火锅,于是妻子摘菜分类、儿子洗菜打水、我在生火烧水拌料,不到半个小时,一顿丰盛的火锅就做好了。在这种西北荒原,伴着夜色,听着音乐,吃着火锅,真的也是一种享受,虽然这顿饭的成本尚不足50元。
吃完饭大概是晚上8:30左右,趁着精神劲接着轮流驾驶,晚上12:00左右,到达乐都服务区,停车扎营睡觉。
第四天(8月7日):西宁-同德县-拉加寺-果洛州
早上还没睡醒,妻子已经开始做早餐了,凉拌木耳黄瓜皮,煮鸡蛋,小米粥,配小面包。外出在外,没家中那么舒坦,大儿子已经学会照顾小弟弟了。
虽然有点辛苦,但很享受这种碰碰撞撞的生活
吃完早餐,收拾好帐篷,一路高速到达西宁,西宁算是唐蕃古道的起点中,但因为西宁每年路过两次,没太多兴趣,所以没停留直接驶出市区。
刚出市区,看到路边有几处卖西瓜的,这种西北地区的瓜个头都比较大,干旱缘故一般都比较甜。所以留在路边买了两个,好像9毛钱一斤。这也是此次行程中最便宜的,以后越来越贵,到达玉树时是3元每斤,再后来是5元每斤。
宁夏这种窑洞很多
从出了西宁开始,如果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地貌在慢慢的发生变化,之前的寸草不生的荒冰高坡,逐渐在向草原过渡,越往前行,草原地貌感越强。半天时间,就能感受这是两个世界。
大约中午一点左右,我有点饿了,想找个地方开始做饭。但孩子和妻子说不饿,只是渴。于是停在一处草原处,把上午买的宁夏西瓜切开吃了,的确很甜,后悔没多买几个。
继续前行,路过同德县河北乡,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集镇。考虑到进入唐蕃古道后蔬菜食材供应困难,所以在这个小镇我们重新采购了鸡蛋、蔬菜、面条、水果等。价格还算合理,不算特别贵。
妻子总是变着花样为我们做饭
风景越来越美,有点独库公路的感觉,草原上牧民们蒙古包式的帐蓬也多了起来,路边的河流奔腾不息,我们走走停停,没急着赶路,就这样晃悠着。
路过拉加寺,应该是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寺院吧,这里的藏民都有宗教信仰,出家为僧的很多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,看着满脸的稚气。本想进入寺院及周边的生活区仔细看看,但妻子提醒我这是宗教地方,汉人进去怕有麻烦,所以短暂停留后离开了。
拉加寺,一路上寺院很多,出家的大多都是年轻人
天气变幻莫测,此时下起了雨,雨滴越来越大,天色渐黑,距最近的下一个乡镇也有很远的距离。于是我们找到一个空阔处,开始做饭,因为自从早餐后,已经十二个小时没吃饭了。
空阔的野外没有避雨的地方,我们就在路边做饭,妻子一手举伞,一手操作,大概二十分钟左右,西红柿豆角刀削面就做好,毕竟饿了一整天,结果连做两锅刀削面都被我们快速消灭掉。
冒着倾盆大雨在车外做饭
雨下得更猛了,天也黑了,我们必须就近找到避雨休息的地方,就这样继续行驶了约三个小时,大概晚上十一点左右,我们到达了玛沁县城。
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可能比较低比较悠闲,此时的玛沁县城静得出奇,不仅没有过往行人,甚至连行驶的车辆几乎见不到,只有昏暗的路灯留下长长的影长,更别提找人问路了。
一路上都是以西瓜解渴,宁夏西瓜就是甜
看到一处建设中的加油站,里面还算整洁干净,于是计划晚上就在加油站大棚下扎营。但刚把车停好准备扎帐篷,旁边的小屋里亮起了灯,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藏民,告诉我这里是在建工地,不允许外人进入的,一旦让老板知道要扣他工资的。
只能驶离继续寻找合适的地方,看到一公路管理处的大厅下适合扎帐篷,结果刚把车驶进院子,就被值班门卫拦住了,称外人不能进入。
晚上在此保险公司门前扎帐篷睡觉,街道空阔非常静寂
接连受到拦阻,有点心灰意冷,太困了得赶紧找到地方休息。妻子说,别再找宽敞有遮蔽的地方了,干脆就在临街的商铺门前找个干净宽阔的地方算了,再耽搁下去就半夜了还怎么睡觉。
终于找到保险公司门前比较安全还算干净的场地,我们把车停靠在帐蓬旁边做为安全缓冲,然后开始睡觉。
未完待续,如果您也是旅行爱好者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旅行故事,添加关注,共同讲述!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gzxxgc.cn/news/952.html